恐龍大滅絕?研究:因小行星撞特殊岩石  造成30年寒冬

Net+

發布時間: 2017/11/27 18:31

最後更新: 2017/11/27 19:18

分享:

分享:

恐龍為何會大滅絕?不少科學家推測,大約6,600萬年前,一顆直徑長約10公里的小行星撞上地球,造成全球四分之三的動植物死亡,恐龍時代從此終結,被稱為白堊紀﹣第三紀滅絕事件。

然而,小行星撞擊後引發的氣候劇變原因,就一直眾說紛紜。最近英國有科學家發表新研究,指出因小行星衝撞特殊岩石,造成30年寒冬。

英國倫敦帝國學院(Imperial College London)地球物理學者Joanna Morgan研究團隊,早前於科學期刊《地球物理研究通訊》(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)發表新研究,指小行星高速撞擊時,讓超過3千億噸的硫化物進入大氣層,令地球環境陷入灰暗寒冷,氣溫下降至零度以下長達近30年,令恐龍大滅絕。

研究團隊於墨西哥灣的隕石坑(Chicxulub Crater)探索殘留物質,分析岩石碎片及海床礦物。當時的撞擊力大約是廣島原子彈威力的10倍,造成深約30公里的凹陷。不過行星撞擊並非生物滅絕的主因,而是因為撞上的岩石種類。

研究團隊發現墨西哥灣一帶布滿含有石膏的岩石,這種物質在高溫下會釋出硫。在計算岩石的成份含量、小行星衝擊速度、方位和角度下,預計有超過3千億噸的硫化物因高溫而蒸發至大氣層,硫化物和煙塵在上空形成一層天幕,於太陽無法穿透大氣層,造成近20年的寒冬時期,成為地球第五次生物大滅絕,至少需要30年才慢慢回復。